史上最严“禁酒令”的出台,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。然而,禁酒并非现代独有,古代的禁酒措施甚至更为严厉。尤其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线上股票配资炒,朝廷明令禁止官员进入酒肆,违者将遭弹劾重处,意图以此整顿吏治、肃清官场。
但律法虽严,却始终难以压抑宋人对美酒的深切热爱。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眼中,酒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,更是精神的慰藉与情感的寄托。苏轼被贬至黄州后,仍“酒酣胸胆尚开张”,借酒提振意气;一句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,更将饮酒上升为对天地人生的哲学追问。而李清照在乱世飘零中“三杯两盏淡酒”,以酒洗愁,字字句句皆凝结泪意。酒,远远超脱了一般饮品的范畴,它成为士人在政治高压与精神自由之间的一方喘息之地,是一种超越现实困局的文化实践与心灵仪式。
一、醉翁亭畔,欧阳修找到了他的栖居之处
安徽滁州琅琊山中,至今仍存一株树龄近千年的古梅,相传为欧阳修亲手所植。大多数人知晓欧阳修,莫不源于他那句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。这株欧梅,正是其人格与风骨的鲜活见证。
当年,“庆历新政”失败,欧阳修因支持改革、直言进谏而被贬滁州。从权力中心骤然跌落至偏远小州,他面临的不仅是个人理想的挫败,还有舆论的质疑与攻击。然而欧阳修并未沉溺于失意,反而体现出儒家“穷则独善其身”的修养与定力。他迅速调整心态,将注意力转向民生实际与自然山水,真正履行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责任。
展开剩余80%滁州地处群山环抱之中,风光秀丽,欧阳修很快沉醉于这片天地的自然之美。他常常脱下官服,以普通文人或山客的身份走入林泉,赏景抒怀。在这一过程中,他不再是受困于官场禁令的压抑官员,而成为自然的对话者、山水的知音。
政务之余,欧阳修在醉翁亭旁亲手栽下一株梅树。梅,素以高洁、坚韧受人推崇,正如他为人处世的准则。据载,该树“初植时枝若龙蟠,岁寒而独放”。他常在梅树下设酒待客,感受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”的四时变幻。此时他所饮之酒,很可能包括当时流行的青梅酒——宋人已有以青梅酿酒的习俗,视其为雅趣。
与友共酌自酿梅酒,对欧阳修而言不仅是风雅之事,更是“与民同乐”政治理念的微观实践。正如他在《醉翁亭记》中所言:“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”在滁期间,他减免赋税、加固城防、整训士卒,以实绩赢得百姓爱戴,被亲切称为“照天蜡烛”。
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寄身自然,个人的得失悲欢便显得渺小。欧阳修在文字中已不见郁结怨怼,取而代之的是“朝而往,暮而归”的淡泊,与“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”的豁达洞察。
二、乾隆题诗,欧梅成为“镇山之宝”
欧阳修的身影已随历史远去,但他手植的欧梅却跨越千年,仍傲然屹立,成为后人瞻仰其精神的文化符号。
乾隆年间,官员裘曰修自滁州携回欧阳修画像,乾隆御笔题诗,赞其“操弦韵轶古樵渔”,更以“醉翁乐匪山林也,遗像逸真水月如”点出欧梅所承载的超越现实的意境。经此御赏,欧梅正式被尊为琅琊山“镇山之宝”,文人们题咏不绝,使其文化意义愈发深厚。
至今,每年二月的“梅见月”,欧梅依旧花满枝头,清雅绝俗。其花期短暂,花落后果实渐成。因生长于高海拔,生长期长,这些古树青梅积累了更丰富的风味物质与有机酸,口感清酸沁人,果胶饱满,是酿制高端青梅酒的绝佳原料。
遗憾的是,像欧梅这样的古梅树已极为稀缺。全中国两百年以上古梅仅存75株,其中仅30余株可结果。它们历经朝代更迭、战火洗礼,已是珍贵的活文物。中国青梅酒品牌梅见正推动古梅保护计划,尝试以商业力量延续文化根脉,并将所结果实酿为古树青梅酒,盛于中国传统酒器梅瓶之中,完成从文化符号至当代消费品的价值转化。
说到梅瓶,其本身就是宋代酒文化乃至士人精神的极致体现。梅瓶虽起源于唐,却至宋而鼎盛。其造型寓含深厚人格理想:口小,象征谦逊自守;肩阔,喻示勇于担当;腹大,代表宽广包容;足空,隐喻脚踏实地、虚怀若谷。它不只是一件酒器,更是一件精神器物,融合了“谦以修身,阔以任事”的东方处世哲学。
可以想象,欧阳修当年与友聚饮,所用或许正是此类梅瓶。瓶中所盛,是酒,更是一份于逆境中坚守本真、于平凡里洞见生命趣味的豁达心境。
三、杯中窥道,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
回望当下,职场官场中的“规矩”虽不再如宋代般明文禁酒,却更为复杂隐晦。近日颁布的禁酒令,其整顿风气、倡导清廉的核心,与古代一脉相承——皆在约束权力、规范品行。在一片趋于理性的公共空间中,修身与处世之道,反而更显其根本价值。
从孔孟提倡“修身齐家”起,至历代贤者追求“清白做人,干净做事”,中国人对道德品格的锤炼从未松懈。这份坚持,正与欧阳修寄情梅酒、超然物外的姿态遥相呼应。他一生“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”,在起伏的仕途中始终持守内心光明,其风范深刻影响后世。
他手中的一杯青梅酒,映照的是“见自己、见天地、见众生”的辽阔境界;而今人举杯品饮梅见古树青梅酒,亦可触碰到这份延绵千年的精神传承。酒液莹澈,不仅凝聚山间梅果的本来之味、时光沉淀的醇厚底蕴,更融汇了历代如欧阳修这样的贤哲对清明自持的生命境界的追寻。
轻酌一口,舌尖回荡的,不仅是自然的酸冽与甘香,更有那穿越历史仍清冽如初的品格馨香——是“慎独”的自律,是“知世”的通透,是身处喧哗而心自安宁的淡泊定力。
这杯酒也在无声诉说:真正的宴饮之乐,从来不在喧嚷的觥筹交错,而在于杯盏之间,那一份对内心尺度与文化血脉的持守和敬意。
欧阳修晚年再度获得朝廷重用,不仅主持科举选拔贤才,提携了苏轼、苏辙、曾巩等一代文宗,还主持修撰《唐书》,官至参知政事。史书称他“利权不能易所守,贵势无以摇其心”,其忠诚刚直之品格,贯穿始终,未曾稍移。
今日的我们虽不能亲眼得见醉翁当年的气度,但仍可借一盏青梅酒,走进他“把酒祝东风线上股票配资炒,且共从容”的洒落诗意,感受他那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的旷达境界。当酒香掠过唇齿,当文心随风涌动,我们便仿佛完成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谈——与那位山水之间的太守,与那份不随世变的豁达与风骨,举杯相照,心意相通。
发布于:湖北省涨9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